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大局,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文化扶贫纳入全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并出台《贵州省文化厅文化扶贫行动计划(2017-2019)》,提出全面实现文化小康的工作目标。
据统计,自2017年起,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每年选派、培训“三区”文化人才1000人以上,实施传统技艺“十百千万”培训工程,目前已投入经费3400多万元,培训4万余人,带动就业50余万人。

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
此外,反映扶贫脱贫先进典型的文艺作品黔剧《天渠》、花灯剧《云上红梅》已公开上演,“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多彩贵州大舞台展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活动积极开展,每年开展惠民演出500多场,让更多文艺作品走进贫困村。
汪文学介绍,“不仅是作品,还要配置设备。目前,我们已投入5344万元为2672个贫困村配置文化设备,为66个贫困县配置流动文化车、为18个贫困县配置流动舞台车,建春晖文化乡愁苑16所。同时,推进威宁石门坎、石阡楼上村等贫困村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推进雷山控拜、乌当渡寨、赫章海雀等生态博物馆建设,完成了10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试点。”
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是“文军”扶贫行动的重要环节,极贫乡镇德江县桶井乡是6个对口帮扶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而如今已焕然一新。

“桶井乡的健身步道目前正紧锣密鼓的推进中,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汪文学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大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