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汪文学做客由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当代先锋网联合打造的“在线访谈”栏目,介绍了贵州省旅游扶贫取得的亮眼成绩。

铜仁市江口县寨沙侗寨
“旅游产业具有强大的综合拉动力和扶助功能,在山区扶贫和乡村开发中能有效助推脱贫和富民强村,贫困村不仅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汪文学介绍,旅游扶贫成效明显,主要开展七个方面工作。
“带动1000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
早在2017年,贵州出台《贵州省发展旅游业扶助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通过旅游扶贫九项工程,对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和2760个深度贫困村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力争旅游扶贫带动100万贫困人口受益脱贫。同时,推进“百区千村万户”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成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示范村寨100个、重点村寨1000个,示范带动1000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发展。
“旅游厕所建设总投资11.55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乡村旅游优质发展的关键。贵州省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目前已完成建设总投资11.5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2000余座。此外,新增生态旅游慢行道2121.69公里、停车场1938个、旅游观光车369辆,布局279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770个游客购物中心及自驾游服务平台。
“一核、七区、六带、多门户”
利用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贵州省编制了《贵州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各市(州)旅游业发展定位、建设内容等,提出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山地旅游资源大省向山地旅游经济强省转变建设世界一流的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并筹措资金,组织专家专门为14个深度贫困县以及部分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极贫乡镇编制旅游扶贫专项规划。
“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和内涵”

贵州省湄潭县湄潭茶海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甲级村寨、精品客栈、五星级经营户”
农村产业革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为此,文化和旅游厅结合实际,按照“生产园、加工园、科技园、文化园、生态园、旅游园、文创粮库”等模式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或园区。并从今年起,对新评定的乡村旅游甲级村寨、精品客栈、五星级经营户,由省文化和旅游专项资金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的奖励。
“启动建设省级乡村旅游重点目录”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文建设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播州区花茂村、江口县云舍村等12个村进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同时,盘州市、湄潭县、江口县、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下一步,贵州省还将启动建设省级乡村旅游重点目录。
“为贫困地区培训旅游人才”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赴从江县调研非遗企业开展手工技艺培训工作
通过导游培训、“三区”人才交流挂职、贫困地区重点村干部培训及一线旅游从业者培训等方式,把乡村旅游系列标准作为各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纳入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年度培训计划,对乡村旅游相关部门干部、乡村旅游村村官、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乡村旅游骨干等开展分层分类分批培训,为贫困地区培训一批旅游人才。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大炜